斧子的歷史淵源
與戈矛同時,亦為古仗之一。黃帝時即有斧銊之名,在當時非但用為兵器,抑且用為刑罰之具!缎虝屆份d:“黃帝五刑,四曰斧銊。按五刑即甲兵、刀鋸、鉆鑿、斧銊、鞭撲、是也”。由此推之,則斧之始于黃帝時也,其理甚明;“惟當時并無所謂三十六法,對敵時不過亂砍亂劈而巳;迄漢時,南中蠻人創斧法,亦如槍法之創于武吃氏而流入中原者,惟始創者之為何人,則不可考據矣”。其法初亦無三十六手之多,后之武師,從而增益之,使變化不測,成為戰陣之利器,故今傳板斧有三十六法也。
斧之溯源甚早, 原始人類,即知拾利石為劈器。而最早之銅斧,見於商代,不僅用於武事,而且有的雕刻嵌鏤,極為精美,已為儀仗之用。周代用斧風氣不如商代,到了雙鋒劍出,與刀并用後,斧就更少人使用了,只作為砍迤工具,或為樂舞儀仗及斬殺之器。斧雖不作為主要兵器使用,但各代均有使斧者,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區的民族,喜練斧類兵器。
石斧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幾十萬年以前。那時人們用磨制粗糙的石斧,砍斫器物、捕獵禽獸,是不可缺少的勞動工具之一。古漢字中“斤”就是砍木頭的斧字,所以后來從斤字旁的漢字多有斬截、折取的意思。鉞是由原始社會的勞動工具——石斧演化而來的。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,曾發現過一種磨制非常精細的石鉞,鉞體扁平,刃部寬闊,弧曲度大,兩角微微上翹。這種精心制作的石鉞顯然不適宜砍伐林木或用于農作。據推測很可能是古人專門制造的原始兵器。
TAG:
山東風機
杯子包裝盒廠家
導熱油爐
建筑模板